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於2014年5月和10月期間在呂宋海峽及其周邊海域布設關鍵斷面組織實施2個航次的放射性監測預警工作,建立常態化的海洋放射性監測預警體系。
  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至今,日方持續將大量放射性污水排海,使太平洋海洋環境及周邊國家受到核泄漏事故的直接影響。
  為有效應對福島核泄漏事故核污染對西太平洋及中國管轄海域的長期影響和威脅,保障中國海洋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根據國家海洋局《西太平洋海洋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2012-2020)》(以下簡稱《綱要》)的統一部署,於2014年5月和10月期間在呂宋海峽及其周邊海域布設關鍵斷面組織實施2個航次的放射性監測預警工作,建立常態化的海洋放射性監測預警體系。
  按照《綱要》的規劃目標,監測中心積極推進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監測預警數據庫系統的研發工作。系統開發思路明確,預警流程清晰,在2013年數據庫系統研發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預警功能模塊,對界面、操作流程進行了優化,完成了調試及試運行,並順利通過了分局組織的專家評審。
  此外,南海環境監測中心充分發揮在國家海洋局監測系統放射性監測技術優勢,2014年組織技術力量研發了新型船載伽馬譜儀放射性現場監測設備,併成功應用於南海分局2014年西太平洋放射性預警監測航次,該設備實現了日本福島核泄漏特征污染物現場監測設備的小型化、精細化,為及時發現、有效預警核泄漏污染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該設備正在申請專利,初步審核已通過。
  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預警監測航次為分局歷史上首次獨立在國際公共水域開展海洋放射性預警監測,掌握了日本福島核泄漏污染物遷移擴散第一手資料,為實現放射性污染物及時發現、有效預警奠定了基礎。  (原標題:中國在西太平洋建常態化海洋放射性監測預警體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31iewq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